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传染性疾病,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未经综合有效的干预措施,三类疾病母婴传播风险高达10%至30%,如果在孕前进行规范的诊治或孕早期及时实施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母婴传播率可降至1%至2%。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是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的重要途径。”区妇幼保健院妇幼健康管理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母亲所生的孩子,若未经有效预防(如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则大多都会被感染,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所有孕妇在怀孕期间应尽早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并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给予抗病毒治疗。同时,应对受感染母亲的伴侣和家庭接触者进行检测。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单面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可达87%以上,且可受益终生。但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还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可显著提高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保护率达95%以上)。是否可以进行母乳喂养,孕妈也要严格根据医生提出的指导意见进行。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慢性传播疾病。妊娠梅毒不但能给孕妇健康带来影响,更能影响胎儿发育,导致流产、早产、死胎。”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即使妊娠能维持到分娩,所生婴儿患先天性梅毒的几率也很高。未经治疗的早期妊娠梅毒妇女,胎儿的存活率大约仅为50%左右,大部分胎儿会成为先天性梅毒儿。
据介绍,育龄妇女在计划怀孕前应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如果发现感染了梅毒,应暂缓怀孕,先进行系统治疗。同时,应对配偶进行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怀孕时间。如孕妇在怀孕早期被确诊感染了梅毒,最好选择流产;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充分的驱梅治疗并定期随诊复查。孕妇在妊娠中后期被发现梅毒时,应在及时治疗的同时,判断胎儿是否受到感染。
此外,艾滋病病毒感染有三类途径,分别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妈妈在怀孕期间、阴道分娩时、母乳喂养阶段都有可能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婴儿。
“在孕前或在孕早期尽早采取治疗和干预措施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的关键。”该工作人员介绍,计划怀孕分娩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应在计划怀孕前去医院咨询是否适宜怀孕。对需要开始或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有生育意愿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要在医生指导下计划怀孕。对不适宜怀孕或需要先抗病毒治疗后再考虑怀孕的,应采纳医生建议。
“艾滋病感染的孕妈妈,在孕期一定要遵从医生的建议和处理,严格按照医嘱坚持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进行病毒载量等相关检测,这样可以监测和评估孕妈妈的抗病毒治疗效果,保护胎儿免受宫内感染。”工作人员提醒,孕妈妈要及时去医院住院分娩,在产科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安全分娩。分娩后,艾滋病感染产妇要按照医生对小儿的喂养指导,有条件尽量采取人工喂养,为孩子采用安全、健康的喂养方式。(记者 张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