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山水富民景愈奇——武隆区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路子

发布日期:2020-11-30 11:23 来源:中国扶贫网

王万亮李金洋

仙女峰头一振衣,凭高豁目淡忘归...

炎热的夏季,在火炉重庆有“天上广寒宫,人间清暑殿”之称的仙女山位于武隆区,有着处处都可入画,万物皆可入诗的景色。武隆区2011年被确定为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以来,全区上下牢固树立“越贫穷越要发展,越贫穷越要加快发展”的思想观念,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探索出一条贫困山区旅游扶贫的新路子。

白马山日出。王晓宏/摄

山水相宜客如织

过去提及农村,不少人的第一印象是脏、乱、差,十年前的荆竹村就是如此。“以前大家环保意识不强,垃圾随手就扔。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70多岁的代乾江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村子过去的模样。与过去的脏、乱、差模样不同,如今的荆竹村,已逐步发展成为一座集休闲养生、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村庄,并重新焕发出了生机。果园建成了景区、烤烟房变成了书吧、土瓦房成了工作室……

一个个老式的保存院落,几段遗存的泥墙,经过岁月侵蚀,老院子弯曲的木梁,泥墙上裸露出的麦秸稻草,从上到下布满雨水频繁冲刷流过的蜿蜒流痕,更显沧桑。这就是“归原小镇”。

夜幕下的归原。

“归原小镇”项目所流转的1100亩土地林地、11栋闲置旧房,所有建筑主体结构不搞拆后重建,以芷芯堂为中心布局,包围式分布农作之辛、探索之险、邻里之亲、沐心之域、幽韵之谷等五大园区。目前,“归原小镇”已建成“观澜汀”“芷芯堂”“田园茶室”等设施。

从仙女山镇上到归原小镇所在的荆竹大燕窝只有10来分钟的车程。这里坡陡谷深,仙女山旅游热起来后,村里大多数村民都搬迁到场上落户,留下土墙青瓦房,七零八落地散落在山坳里。

“搬出来了就没想过回去,这里的土墙房子也早已是危房。”归原小镇里原著村民说到。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原来的一座座危房变成了具有特色的工作室、民宿、书吧,自己的土瓦房变出了钱。

文复甜柿。徐爱荣/摄

“归原小镇”借助这里独特的地理风貌,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整合项目基地周边优势资源,融生态农业、观光体验、静坐调心、度假生活为一体,以综合性高端休闲度假平台的形态,打造充满东方野趣的高端精品度假酒店,营造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意境。

如今,每到节假日都有许多城里人驾车来这里休闲、采摘、吃农家饭等,让乡村成为了城里人向往的地方,也让村民尝到了旅游致富的甜头。


多点融合齐发力

昔日贫困村,今日最美村。

白马镇豹岩村位于武隆区西南部的白马山上,紧靠白马山自然保护区,幅员面积22平方公里。境内海拔在800米至1350米之间,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奇丽,景色秀美怡人,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美丽的白马山上。

白马镇在沉思,县委县政府也在沉思: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有老茶山资源,这些就是发展的本钱。

白马山贡茶园。

2009年,县政府成功引进以加工茶叶为主的龙头企业冠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入驻。培育新苗,改造低效老茶山,新种茶树,经过连续三年的发展,目前,天尺坪茶山总面积达到6400亩,形成绵延5平方公里的高山生态茶海景观。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培育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模式,成功开发出“仙女红”红茶等系列茶叶品牌,全村农民依靠采茶制茶走上增收致富路。“仙女红”红茶一炮走红,名声大噪。

“没想到原来的荒山老林都变成了层层叠叠的茶园,绿油油的茶园从这个山头连到那个山头,漂亮。”贫困户张国生说道,他家开办农家乐,同时家属田茂芬在茶场务工,不仅顺利实现脱贫,如今已偿还建房的10万元贷款。以每年400元/亩的价格实行长期土地流转,增加了家庭的收入。

相信来年春暖花开,不再贫困的豹岩村,又将迎来它的另一场大丰收。


共享发展广受益

文复苗族土家族乡西山村,位于“乌江画廊”之畔,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着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近年来,西山村紧紧围绕乡村旅游,结合特色产业和地方人文景观、少数民族文化,重点打造西山村马厂坝荷花园田园综合体。为增加观赏时限,该村特地从外地引进了荷花新品种,国庆红、如意观音、太空飞天等。

文复荷花观赏亭。代君君/摄

集中成片发展莲藕产业和培植观赏性荷花,打造“十里荷塘”,助推乡村旅游发展。优先录用18名贫困户到荷塘参与施肥、除草、采摘、管理等,群众不仅能获得每年的土地租金,更是让贫困户能够就近就业增收,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

除了观赏荷花,马厂坝田园综合体在原有的荷塘和农家乐等基础上改扩建,对马厂坝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建成农夫集市、生态停车场、观景长廊、彩色步道、游乐场、廊桥寨子、打卡点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

受疫情影响滞留在家的张建明说道:“项目施工中,施工方招聘我们滞留在家的6名贫困户到工地上就业,我是主要负责现场施工管理,每月工资收入一万元,实现了挣钱顾家俩不误。”

此外,该乡还有烤烟、莲藕、桃李、油茶、核桃等特色种植业,有生猪、山羊、中华蜂等传统养殖业,每年定期举办乡村旅游和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全乡群众正脱贫奔小康。

(文字转自中国扶贫网,图片除署名外为资料图片)